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“帝呱呱星球”
这几天收到好几条留言,烦恼的是同一类型的事情。
有一条留言说,孩子喜欢在家做起泡胶,家长不想阻止孩子动手搞发明创造,但是起泡胶弄得家里到处都是,随便一坐就坐在衣服上,为此骂了孩子好几回了。
还有一条留言说,孩子在小区里交了两个新朋友,新朋友一有空就跑到家里来玩,严重干扰了家庭的生活,想叫孩子不要再把朋友带回家,又觉得不应该妨碍孩子的社交,所以很苦恼。
不瞒你说,我们家也经常碰到类似的矛盾。
就前几天,妞妞突发奇想,要给所有的变形金刚洗澡。
玩水嘛,孩子的最爱,可以想象她玩的有多嗨。
可是,这一嗨,就把客厅的地板上弄得全都是水。这在老人眼里简直不能忍,又担心孩子滑倒,爷爷就生气了,眼一瞪:不许玩了!
可妞妞正在兴头上,哪里肯就范呢,嘴一撅:就要玩!
一下子是鸡飞狗跳,大大小小都气的不行。
还有一次,妞妞突然想去好朋友家串门子,但这个时间,已经快到饭点了,于是爷爷说:不许去!
妞妞说:就要去!
好嘛,又杠上了……
这是很多家庭会碰到的烦恼吧——既觉得不应该限制、控制孩子,要让孩子有自由、有自主权、有创造力,又觉得不管不行啊,怎么办?
我觉得成人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,很容易陷入一个简单粗暴的思维定势——
要么就是彻底的不管,要么就是彻底的阻止。
像前面说到的几个例子,家长都陷入了这种定势:
要么可以随便玩起泡胶,要么不可以玩;
要么可以随便带小朋友回家,要么不可以带;
要么可以随便玩水,要么不可以玩水……
我们好像变成了单细胞动物,只从两个极端来思考问题——可以做,或者不可以做。
可是各位,这是误会。
在两个极端中间,显然还有其它选择——怎么做。
我们真正要思考的问题,不是“让不让”,而是:
能不能既让孩子做想做的事,又遵守应该遵守的界限,不造成麻烦?
怎么样在不产生对抗的情况下避免纵容?
有没有更创造性、更巧妙的解决问题的办法?
2个故事
要回答这个问题,先给大家讲2个故事。
一个故事是一个心理学研究。
心理学家们也想探索能不能既给孩子设置界限,又支持他们的自主性,所以他们特意找到了一个既需要自主和创造,又特别容易出乱子的场景:儿童绘画。
为了让孩子们在画画的时候,不要乱扔颜料、乱涂乱画,保持房间的整洁,心理学家采用了两种不同的方式。
第一种是常见的控制型。
大人们用的是简单粗暴的控制语言:
不许这么做!
做个好孩子!
听话!
另一种是支持自主型。
大人们说的是:
我知道乱涂乱画很有意思,但是这里需要保持整洁,这样一会儿其他小朋友来了还可以画画。
研究的结果是戏剧性的,采用第二种方式来设定界限的孩子,更愿意遵守规则,并且在画画上同样具有热情和创造力。
第2个故事是《内在动机》这本书里说到的。
有一个病人,因为高血压需要长期吃药,但是她非常固执,不愿意听医生的。
后来,她换了一个新医生,新医生跟她聊了很多关于药物的事情,并且问她:
你觉得一天当中的什么时候吃药,对你来说是最好的呢?
病人想了一会儿说:晚上,我睡觉前会喝一杯牛奶,我可以一边喝牛奶一边吃药。如果你觉得可以,我以后就每天这么安排。
问题就这么愉快的解决了。
怎么做?
从上面两个故事可以看出来,既支持自主,又设定界限和规则,是可以做到的。这其中的奥妙,还是在这个“自主”上。
如果只是简单粗暴的说“不行”,就变成了一种强迫性的控制,而孩子一旦感受到家长要控制自己,自然就会进入对抗模式,奋力抗争。
那怎么避免进入对抗模式,而是让孩子自主的去遵守规则呢?
心理学家发现有2个关键点:
第一是提供解释,让孩子理解“为什么”,所以愿意去做。
但在生活中,很多时候家长会忘记去解释为什么,仅仅是告诉孩子“不可以”。
这一个是因为思维惯性,以为自己知道不应该做的,孩子就肯定也知道;以为原因显而易见,根本不需要解释。
但那个研究中,心理学家是怎么做的呢?
尽管不应该乱涂乱画这个道理如此显而易见,心理学家还是向孩子进行了解释:要保持教室整洁,这样之后来的小朋友还可以使用。
所以,千万别把孩子想的太聪明,有些成人认为显而易见的社会规范,比如到了饭点去串门不合适,孩子却并不知道。
而且他们忘性很大的,上次知道的事,这次可能一激动就想不起来,还得一遍遍提醒。
家长不解释,还有一个原因,可能是认为孩子无法理解家长的困扰,比如给咱们留言的那位妈妈,在心里默默思考要不要阻止孩子带小朋友回家,却忘了可以直截了当的告诉孩子:小朋友待的时间太长,影响了妈妈的工作和家务安排。
我们可以经常提醒自己:不要只告诉孩子“不能做什么”,要告诉孩子你希望他“做到什么”,以及“为什么”要这么做。
第二是提供选择,让他们有自主感,可以“决定”怎么去做。
前面说到的让高血压病人同意吃药的医生,其实只做了一个改变:让病人自己决定吃药的时间。这让病人觉得自己有自主权,而不只是被控制,并且他能够根据自己的喜好和习惯来安排。
那么在向孩子解释清楚了我们希望他们做到什么,以及为什么要这么做之后,就可以跟孩子商量可以怎么做,或者给他们提供选择。
比如,玩水会把地板弄湿,你可以选择玩其它玩具,或者到洗手间里去玩水;
再比如,你觉得怎么样才能不让起泡胶粘得到处都是呢?你想到洗手间里去做,还是到户外去做呢?
妈妈每天需要足够的时间能安静工作和做家务,你觉得每天邀请他们来家里玩几个小时合适?你希望他们上午来还是下午来?剩下的时间,你想在家还是约小朋友一起到小区里玩?
这样的提醒和商量,一定要说在前头,在孩子开始自己的行动之前,孩子更容易接受。一旦他们开始玩了,再想要阻止,就很容易进入对抗情绪了。
顺便说一下,有一个巧妙的解决很多矛盾的方法,就是把混乱控制在一个有限的空间里,在这个空间里让孩子享受最大的自由,比如说,洗手间就是一个万能的存在啊,哈哈……(当然,要注意安全哦)